四五十岁的我们,还在各自的岗位努力往上爬,为自己奋斗。但与此同时,七八十岁的父母,身心状况可能正在往下掉。往往我们一回神,才发现父母怎么变的如此苍老。
无论是自己的父母或身边朋友的长辈,许多人会发现长辈越老越没有安全感,特别是在金钱方面。他们可能开始对于每一分钱斤斤计较,或者时常担心钱不够用。
美国心理学会的研究指出,人到了老年,会因为身心变化和外在环境的变动而产生忧郁、不安、剥夺感的情绪。其中外在环境的变化,就包含经济不稳定。另外,心理学家Charmaz则指出,不少病弱的老年人,最担心自己成为子女在经济上的负担。
经济安全感,是尊严的重要来源
有些人认为,人到了老年,为何会特别担心钱不够用?有些父母亲拥有比孩子更多的资产,但还是对于自己的财务状况很不安心。
日本老年行为研究教授佐藤真一指出,钱是一种社会势力的象征,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自尊心。这也是为何很多老人在无法自理财务、必需将存折和钱包交给他人代管时,会变得非常没有安全感。
更重要的是,这种不安并非杞人忧天。许多国际上的研究都显示,多数人的退休准备并不充分。
美国退休协会执行长Jo Ann Jenkins指出,美国届临退休年龄的家户中,有超过半数没有任何存款,而是依靠社会安全福利金作为退休后的收入。日本趋势预测大师三浦展则透过深度调查发现,人过了60岁以后,资产差距大致底定。到了老年,资产很难再增加。而资产越少者,对未来的不安感越强。
养儿越来越难防老
造成长辈不安的另一个原因,则是养儿越来越难防老。2015年,日本NHK制作报导专题「防止两代同垮」,探讨中年子女和老年父母同时陷入贫穷的困境。为了照顾老迈病弱的父母,还在职场上的子女不得不辞去工作,仰赖父母的年金而活。又或者,有些子女因为不稳定的经济状况失去全职工作,到了中年还在倚靠双亲。
这些现象离中国很远吗?一点也不。中国近几年来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,「中年危机」。原本是中产阶级的中年子女因为社会快速变动、产业结构改变等原因,一不小心就从先前的经济位置往下滑,往贫穷线靠拢。当子女自身都自顾不暇时,又遑论奉养父母?种种因素,都加深了年长者对于经济状况的不安全感。
长期关注退休议题的品质生活经过多年的研究,归纳出规划退休时应该要特别小心的四大风险:长寿风险、行为风险、市场风险、以及费用风险,这些风险都是让老年父母隐隐不安的原因。
稳定现金流,消除老后生活的不安
虽然大多数长辈多少都有退休金,但若只靠退休金生活,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。尤其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长寿的时代,只靠存款和退休金,若再遇上发生得越来越频繁的金融危机,储蓄也很有可能会见底。
况且,一毛不拔也不是过日子的好方法。过度压抑生活品质,不敢玩乐、不敢享受,生活很快就会变得一点意思也没有。
这时,创造稳定的被动收入,就会变得非常重要。保险则是一个为父母创造稳定现金流的方式,只要选择一个可以让父母提领固定金额、像薪水一样源源不绝的产品,不管市场表现起伏,也不用时常提心吊胆,担心老后钱不够用。